“别看这‘小白龙’个儿小,能量却很大,非常适合这种地块,一台一天能打塘30亩地!”4月26日上午,渑池县天池镇东杨村,阳光不燥,风轻云淡。一块开阔的坡地上,该村党支部书记、烟叶种植大户古保民正在指导村民移栽烟苗。他兴奋地跟大伙儿夸赞手中的新农机。
在他身后,一行行白色的地膜平行铺就,烟苗均匀点缀其间,整个地块如同铺展开的巨型五线谱,嫩绿的烟苗正是大地琴弦上跳跃的音符,一曲大地交响曲已经奏响。3个月后,这里的绿色海洋将变为“金山银山”。
古保民口中的“小白龙”,是他两天前从果园乡苏庄村抢购回来的打塘机。
4月24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农机农艺验证(烟叶)暨机械化移栽现场会在果园乡苏庄村烟叶种植示范方举行,现场分别就杯罩移栽、井窖式移栽、机械化移栽进行了展示实操。古保民看到“小白龙”打塘机的优良表现后,当即请求厂商留下。
55岁的古保民在当地名气很大:种植烟叶900亩;能为7000亩烟田提供烟苗的现代化育苗工场负责人;有各类农用机械180余台(套),能为小麦、玉米、烟叶等作物生产提供农机农技服务的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股东。
1987年高中毕业后,古保民便开始种烟。凭借精耕细作、肯吃苦、善钻研,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2012年,他成立合作社,种烟面积增加到280亩,建了有40个小拱棚的育苗基地。去年,育苗基地“鸟枪换炮”,变身育苗工场——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投入600余万元,将其小拱棚改造升级成了8座智能化大棚。
当天,与会人员观摩的首站就是他的育苗工场,育苗工场第一批烟苗出棚并移栽至大田。
三门峡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结合部,大部分地区海拔300—1500米,气候温和,具有生产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的自然优势。近年来,三门峡坚持烟农增收和工业需求两轮驱动,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模式、新技术,一大批像“小白龙”打塘机一样小而精、快速灵活的山地丘陵小型机械得到推广,有效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
通过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三门峡烟区探索构建了“烟叶+蔬菜”“烟叶+油料作物”等产业组合模式,形成了种植特色品种、保护特定生态、集成特有技术、彰显特色风格、满足特定需求的“五特”生产技术体系,持续叫响烟叶“质量特色、生态绿色、科技底色”品牌,常年稳居我省烟叶经营首位,烟叶生产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抢农时,抓进度,加之移栽机械配合,截至4月26日下午收工,古保民已抢栽烟叶360亩。古保民说,他计划再购置10台“小白龙”。
今年,三门峡计划种植烟叶20余万亩,5月3日前将全面完成大田移栽工作。(许金安 程相国 王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