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鲁山县张店乡上洼村的田间地头,一架无人机轰鸣着起飞,喷洒出的药水在阳光下形成一道小彩虹。村民常大有手持遥控器,专注地盯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这无人机可是个‘宝贝’,一天能作业200多亩地,比人工快多了!”常大有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围观的村民说。
今年是常大有操作无人机进行春耕作业的第三个年头,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飞手”,他的经历正是鲁山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鲁山县绿森农场的农机库里,耕地机、播种机等农机具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忙着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农场生产技术管理员张恒利介绍:“今年春耕,我们不仅用了传统农机,还引入了300多套农用无人机。相比人工,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提高了5到6倍。”
不远处,无人机工程师认证培训班的学员正在鲁山阳光驾校的操场上进行实操训练。来自张店乡的学员李志强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感慨:“以前觉得无人机是高科技,离我们很远,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成了‘飞手’。学会这门技术,不仅能为自家农田服务,还能帮其他村民作业,增加收入。”
“无人机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农药浪费,降低了成本。”张恒利算了一笔账,“传统人工一天最多喷洒农药40到50亩地,而一架无人机一天能作业200到300亩地,每亩地成本能降低20%左右。”
鲁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服务,已成为我们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广无人机技术,培育更多的‘飞手’,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丁需学 曹相飞 通讯员 王俊凯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