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新闻 图片新闻

小麦生产耕整播新装备怎样才算“中”

发布时间:2020-09-30  信息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金秋收获时节,北方冬小麦即将进入大面积播种阶段。9月26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的农机地头展——全国小麦生产耕整播新技术新装备专题会在河南省遂平县生态农业示范园拉开帷幕,同时举行的还有2020年驻马店市三秋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来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小麦专业组的专家和当地机手汇聚在一起,现场观摩经过精心挑选的25台小麦生产耕整播用机具的作业演示,并对其评头论足。那么,什么样的机具才能得到专家和机手们的心仪呢?

首先出场的是郑州龙丰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1LYFT-360型液压翻转调幅犁。该液压翻转调幅犁耕幅1米35至1米8,耕深20—40厘米,配套动力为140至180马力拖拉机,可根据不同的拖拉机轮距实现最佳耕幅调整,能够有效消除侧牵引力,省油、省车、高效。这台机具还安装了深翻作业监控系统,可将作业面积、作业质量、作业轨迹等数据传输到远程平台。该机作业效果良好,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教授对深翻的效果非常满意,连连点头。

来自运城的山西河东雄风农机有限公司的新产品备受青睐,1SZL-200型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将深松机与整地机结合,将深松铲插入到旋耕刀片之间,缩短了整机长度,增加了机具的安全性。可通过一次复合作业完成对未耕地或已耕地的碎土和深松作业,达到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的目的;具有不打乱耕层,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的物理形状,蓄水保墒、抗旱抗涝,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耕后无沟、土地平整的优点,适用于北方麦茬地、秋茬地的土块深松与整地作业。当地几个农民看过专业质量后,找厂家工作人员询问价格,得知只有一万多元后,直说质量好,价格公道。

洛阳市鑫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2BMQF-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能一次性实现对种植苗带处秸秆和根茬的铡切、分离、开沟、碎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起垄等多道工序。圆盘锯齿开沟器能有效解决秸秆缠绕、壅堵、难以铡切等问题,双腔双管排种方式特别适宜旱作区农业,化肥侧位深施技术可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该机具一机多用,能完成玉米、小麦、大豆、旱稻的免耕施肥播种,且作业中动土面积小,不破坏土壤结构,能耗小,作业成本低。在下午座谈时,当有人提到稻麦两作区稻茬种麦遇到的稻草处理难题时,中国农业大学李洪文教授介绍,该机在江苏稻麦区使用效果表现不俗。

河北农哈哈集团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2BMGF-16/8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开沟器伸入旋耕刀旋转半径内,能防止秸秆堵塞,可一次完成旋耕、播种、施肥覆盖镇压作业。开沟器有双圆盘式、苗带式和耧脚式三种,以满足不同使用区域的需求。采用进口排种盒,还可以播种谷子等小颗粒种子。该机具安装了HDGPCS-S1播种监控系统,采用北斗+GPS双模定位芯片,定位精度可达到米级,面积计算计算精度可到98%。用户足不出户,便可观察到田间的一举一动。

2BF-12型小麦宽幅旋播机和2BJ-12型小麦带状播种机由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2BF-12型小麦宽幅旋播机可一次完成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作业,作业效率高。该机具采用宽幅播种,幅宽8公分,种子均匀排列在8公分宽的平面上,种子个体占地面积增大,杜绝了种子争肥争水现象,达到了增产增收目的。行距22公分,有利于行间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提升小麦抗病虫害、抗倒伏的能力。该机让机手很感兴趣。而2BJ-12型小麦带状播种机设计了播前振压部件,可有效解决普遍存在的小麦旋耕整地后土壤不实、种床不平、吊死苗等问题,播深一致性好。三个宽幅播种行构成一个小麦宽苗带,形成麦玉轮作配套种植模式,适应后期田间机械化管理作业。可实现玉米免耕避茬播种。

阿玛松农业机械(天津)有限公司提供的Cirrus4003-2CC型高速免耕条播机,采用电驱动取种、取肥,依靠行驶速度对播种量进行准确控制,采用气吹式排种、排肥方式,作业速度最快可达20km/h;播种单元独立仿形,精准限深,播深稳定,最小行距可达12.5cm;控制终端采用阿玛松AMATRON 4.8英寸触屏,操作简单。作业过程中可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终端,根据需求精准设定和调整播种量和施肥量,监控播种质量。适用于大麦、小麦、燕麦、苜蓿、亚麻籽、油菜、芥末、豆类等作物的播种,能一次完成整地、施肥、播种作业。该机技术先进,适合大面积作业,但价格昂贵,可谓是专业大户蠢蠢欲动,散户机手望“机”兴叹。

山东当康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1BQ3.0型动力驱动耙+精量播种一体机可以在深翻、旋耕后的地块实现一次性破土、深松,可打破犁底层而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结构,能轻易破碎深翻后出现的大土块,保证深翻后的秸秆不易上翻;播种机单苗带镇压保水保墒,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活动还没有结束,这台机具的演示效果就征服了闻讯参会的西平县曹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曹先生。曹先生经过与现场农大教授的交流,算了一笔账,认为用当康驱动耙精量条播机作业,一遍就可以实现碎土整平压实播种,保水保墒效果好,出苗率有保障,每亩小麦种子至少节省5斤,增产30公斤以上,三四天就可以干完自己的1200亩,然后可以让机手再帮助其他合作社整地播种,还可以增加收入。曹先生当即拍板购买了这台演示机。

参加现场演示的14家企业,共25个产品。除智能终端、定位终端和水肥药一体化设备外,直接用于小麦生产耕整播作业的机具共20个,其中90%属于多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从现场看,机手对小麦的出苗率非常关心,对播种质量、镇压功能也很重视。曾经有一台播种机,因播后镇压器不能仿形,机手的评价是“连地也盖不严”。26日下午,召开了小麦生产耕整播新技术新装备研讨会,出席的人员包括农艺、农机专家和从事农机管理和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以及参展企业的代表。

综合大家的意见,小麦生产耕整播新技术新装备要想让机手说“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强大的秸秆处理功能,适应当前耕地秸秆量大的实际,为小麦生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确保播种量和发芽率,解决好播种“虚”的问题,播种后的土壤应是“上松下实”,疏松的土壤深度不超过3厘米;三是种子与肥料要严格隔开,防止烧苗;四是多功能复合作业,减少作业次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专家们认为,当前小麦生产耕整播机具正处于从中小型为主向大中型为主、从追求低价竞争优势向追求高品质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复合作业转变的过程之中,农机农艺结合是途径,智能化是方向。与会代表呼吁有关方面要适应新形势,积极作为,改进工作,运用好政策工具,促进小麦生产耕整播机具特别是多功能高品质复合式作业机具的发展。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王永华强调,一定要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道路。

本次农机地头展得到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小麦专业组、驻马店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协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单位为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农机具分会、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龙丰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出席本次地头展的著名学者和领导有中国农业大学李洪文教授、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教授和王万章教授、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苑同宝主任、驻马店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鲍秋仁主任和遂平副县长江海松等,现场观摩人数达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