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成熟 王兴辉 摄
“小满”一过,遍地金黄。眼下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乡间的农田里,处处麦浪翻滚。
2020年5月26日,在克井镇白涧村的麦田里,金黄的麦穗与蓝天白云、绿色山林交相辉映。多台联合收割机在金灿灿的麦浪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一茬茬成熟的小麦被收割机尽数收入“囊中”。
“开镰了,丰收了!”抓住晴好天气,当天上午,克井镇勋掌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在白涧村的麦田里开镰收割,拉开了济源示范区2020年“三夏”麦收工作的序幕。
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王莉 摄
据悉,2020年济源示范区预计收获小麦33.5万亩,播种玉米29万亩,预计有974台联合收割机、5832台播种机、7949台大中小型拖拉机参加今年的“三夏会战”。
“今年小麦的长势不错,目前有3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同步作业,预计4天内完成1200亩麦田的收割任务。”克井镇勋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卫向军告诉记者,他今年流转了1200亩土地,全部种植了“百农4199”小麦。这种品种的小麦耐肥、出苗率高、抗倒伏效果好,亩产预计在800斤左右。
小麦脱粒 王兴辉 摄
卫向军介绍,小麦需要抢收,一旦发现成熟就要尽快收割。如果遇到雨水天气,小麦的水分含量会变高,不利于收割和烘干加工。
“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全面普及,济源小麦收获周期进一步缩短,预计6月15日麦收工作将全部结束。”济源示范区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范清风表示,“芒种”节气前后,济源示范区平原、丘陵、山区等地的小麦将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牵头组建的农机跨区作业队将在“三夏”工作中大显身手。
为确保广大农民抢收抢种、颗粒归仓,济源示范区各有关部门提前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农机调度,做好气象信息预报工作,动态跟踪麦收进度,有力保障“三夏”工作有序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