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行走在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阡陌交通,田畴载绿,花木扶疏。水稻铺满田野与村落,谷粒日益饱满圆润,逐渐变黄,清风徐来,金浪涟漪,泛起阵阵清香,即将进入收割期,让人们看到丰收的希望。
为了提升农作物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使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县农机局把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增加农户收入,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朱湾村村民陈贵权与本村10名群众联合起来,建立了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赁承包朱湾村耕地3200亩,期限15年。合作社依靠土地流转促动,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实施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又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为机械化育插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兴津农机合作社投资260万元,建了一座占地5565平方米的标准化农机示范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90台套,服务范围覆盖近2.5万亩。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最终要靠发展特色产业作支撑,兴津合作社始终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产业,把合作社作为市、县农机、农业技术部门的示范基地。围绕紫云英的引进,“一茬紫云英的作底肥,可以维持2年至3年。紫云英与水稻轮作,水稻产量会更高,米质会更优。紫云英与水稻、小麦、油菜倒茬种植,生产出的大米、菜籽油样样好吃。紫云英有花有果,能肥田,种子还能卖钱,一季多收,稳赚不赔。”陈贵权兴奋的说。
作为罗山县脱贫示范基地,正是通过紫云英和水稻轮作,带动了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说到紫云英带来的收益,陈贵权向笔者算了算经济账:“我们合作社去年种植2000多亩紫云英,一亩地能收获100多斤紫云英种子,按照目前8元一斤的行情,去掉成本,我们一亩地能净赚700多元。”“连片的紫云英,很美,花开的时候,空气中阵阵馨香。每年四五月份,都有很多游客过来游玩、拍照,让合作社和农户受益”。紫云英种植潜力巨大,其转化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户增收,通过紫云英花期长、花色多样打造出的“花海经济”,5月15日,5月17日全省油菜,紫云英机械收割现场会就在子路兴津农机合作社,更为当地建设美丽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稻、紫云英种好了,一年只有一季,陈贵权又琢磨,怎么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经过摸索,在自己田里进行了稻虾共作,还保证了水稻品质,卖上好价钱。水稻种植无污染,纯绿色食品,经过品牌包装,“兴津大米”远销上海等大中城市。
陈贵权为了让乡邻早日脱贫,大力实施向周边乡村水稻育插秧示范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县农机局推广人员利用其示范基地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与合作社共同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周边乡邻对软盘育秧和机械插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同时组织邻近贫困户到新建的50亩育秧工厂和机插秧现场实地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基本实现“春签一张单,夏收一仓粮”。目前合作社新建的工厂育秧和机插秧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土壤配方施肥、生物除草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经验、新工艺,从施肥、整地、播种、施药、收割、运输全部实行机械化。
合作带动,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耕地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种植大户集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一大批农民能够在外地安心务工,增加了收入。农机社会化服务得到农民的广泛接受,全程机械化服务、“菜单式”服务、“点菜式”服务大受欢迎,实现了双赢模式,节约了劳动力。农机合作社积极向贫困户倾斜,吸纳一些贫困户入社,促进了贫困户发家致富。
合作社按照“安心打工去挣钱,兴津农机代种田,耕犁插收机械化,合作共赢谋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保姆式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辐射周边乡邻种粮土地12000亩,形成了万亩亩产种植区域,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留守的村民,大多数年老体弱,缺文化、缺技术,陈贵权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付给周边群众务工工资约十万多元,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