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新闻 工作动态

光山种粮大户刘正礼:“我家水稻丰收喽!”

发布时间:2020-08-18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高温酷暑,八月未央。8月16日,光山县种粮大户刘正礼特意起了个大早。

经历过干旱、暴雨和洪水,终于盼来了今年1300多亩再生稻头茬开镰的大喜日子,刘正礼心情特别高兴。

儿子刘义超参加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昨天晚上刚到南京大学学习,指望不上。儿媳妇要照看孙子、孙女,还要留在合作社接订单、组织发货,也不能让她去。和往常一样,依旧叫起老伴,陪着他一块下田。

头茬稻开镰啦!(谢万柏 摄)

尽管早已检修过联合收割机和运粮的拖拉机,他还是不放心。凌晨5点多钟,他和老伴来到农机仓库,又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等到几位农机手过来时,太阳才爬上东边的小山,把天边的云彩烧得彤红彤红。

我给专家报个喜!(刘宏冰 摄)

刘正礼是信阳市第一批尝试种植再生稻的农民,至今已有6年历史。今年他把流转的5000多亩水田,1300多亩种上了再生稻,剩下采用虾稻共作模式,改种中晚熟的有机香米。信阳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了32万亩,仅光山县就达5.2万亩。

穗重籽满稻谷香(刘宏冰 摄)

“现在种粮食不讲科学可不行。”刘正礼认真地说,“市、县农技员经常来讲‘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种好粮多打粮。我们还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赵全志教授建立了热线联系,争取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实训基地。”

坐在田埂的大树下,看着联合收割机来来往往,刘正礼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再生稻一次插秧,两次收割。今年虽说遇上干旱、洪水,头茬亩产至少也有600公斤。二茬虽说产量低,可稻米价钱高,每亩也有上千元收益。如果不是季节不等人,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

我也发个朋友圈(刘宏冰 摄)

正说话间,田间联合收割机的储粮仓满了,开了过来。老刘赶紧爬上拖拉机,指挥农机手对正卸粮。一旁的老伴也默契地跟过来,上车帮忙。捧着卸粮管哗哗流出的金黄稻谷,夫妻俩的脸上乐开了花。

“粮食运回去就直接送到烘干车间!”一车装满,老刘下了车,大声地叮嘱开车的师傅。

我家水稻丰收喽!(刘宏冰 摄)

为了让光山更多的农民种好粮,也让更多的人吃到优质放心粮,刘正礼筹资2000多万元,办起了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现代化的粮食烘干加工厂和万吨恒温粮库,注册了“正礼”粮食商标。

一车稻谷一车金(谢万柏 摄)

“毫无疑问,我家水稻丰收喽!从现在开始,直到国庆节前后,只要天气好,天天要收粮啊! ”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刘正礼认真地说,“农民种粮不容易,都是一个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可不能浪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