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各地的“麦客”驾驶着收割机,从南忙到北。他们结伴而行,互相帮衬,辛苦又甜蜜。记者在漯河的麦田里发现,这个群体中,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
今年30岁的王斌和28岁的万爽就是其中的一对“麦客”夫妻。他们来自山西临汾,已经有6年跨区域收割经历。今年,他们先在南阳市、平顶山市等地进行收割,5月26日抵达漯河市召陵区。一台收割机每天能够收割100多亩小麦,每亩收费50元。“今年的收割机比往年多,竞争比较激烈。不过,趁年轻出来跑跑,总归是好事!”5月28日,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韩庄村,戴着防晒帽和防晒手套的万爽,注视着在麦田内一趟趟循环收割的丈夫,眼里充满了幸福。
同为“麦客”夫妻的还有来自河北邯郸的卜丽霞和丈夫。30多岁的卜丽霞已经到漯河收割十多次,称得上是“资深麦客”了。
“农机就是现代农业的‘金扁担’,这几年年轻机手确实越来越多。”漯河市农机推广中心负责人说,年轻人头脑灵活,信息灵通,他们是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新生力量。“金扁担”越多,粮食安全就越有保障,乡村振兴就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