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新闻 工作动态

机械化 优质化 绿色化 喜看鹤壁“三夏”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9-06-13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6月11日,在浚县30万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内,大型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轰鸣而过,吞下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记者从鹤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当日17时,该市已收获小麦120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90%。

“从小型升级到大中型,从背负式到自走式,从看重价格到注重性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麦收效率。”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学田介绍,今年麦收期间,该市联合收割机投入总量在1.25万台以上,其中包括许多新增的大喂入量收割机,小麦机收率达97%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大大加快了麦收进度以外,该市“三夏”还呈现出不少令人欣喜的新特点:优质品种小麦越来越多,秸秆利用有了新方式。

“一个品种如果生产上不稳定,出现品质下降,就得重新找来源、调配方。”浚县种粮大户傅太华说,通过持续对比了十多个小麦品种,他最终选择“郑麦369”发展大规模订单生产,在去年出现大面积倒春寒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该品种产量几乎不受影响,亩产稳定保持在1000斤左右。

“老傅说得对,优质麦现在越来越吃香了。”河南浚县伟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周位起告诉记者,该合作社流转的3000多亩地今年全部种上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新麦26”,并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累计种植逾4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今年该合作社还与两家公司签订生产订单,计划试种500亩高粱、500亩大豆,预计每亩地可实现增收250元左右。

近年来,鹤壁市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全力调优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油料、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按照‘四优四化’和供给侧改革要求,我市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今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27.5万亩,较上年增长64.7%。此外,按照市场需求实行以销定产,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100%。”鹤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刘斌说。


在淇县北阳镇良相村的一处麦田,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幕:收割机率先作业,成片的小麦瞬间被一分为二,籽粒部分汇集到粮仓、秸秆部分被粉碎后平铺在麦地里。“秸秆还田变成了农家肥,小麦、玉米的亩产比以前提高了10%,我算是尝到甜头了!”种粮大户刘明元高兴地说。

除了直接还田,对秸秆进行过腹还田如今也在鹤壁流行起来,淇县庙口镇郭湾村村民索玉兵的专业合作社养殖牛羊,他采购了玉米收割机、秸秆粉碎机、运输车等设备,每年收购周边20多个行政村逾9000吨秸秆,其中一部分用作牛羊的饲料,剩余部分卖给周边的养殖场,一年可获得收益近15万元。

记者在河南天邦菌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正在将粉碎后的秸秆与其他原辅材料混合搅拌,待发酵后制成培养基,可用于生产杏鲍菇、双孢菇等食用菌,公司每年可消化秸秆1万吨。

数据显示,鹤壁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2%,高于省定目标4个百分点,重点部位利用率达95%,且连续两年达到省禁烧办零火点目标。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由黑转绿,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正在向现代农业强市快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