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跨越空间和时间,一路向前。而中国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在这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展现了独属于他的中华奇迹,令世界为之瞩目,不由感叹,时代在发展,我们罗山农机也在前行。
近年来,我们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按照“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要求,创新农机推广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农机推广、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深入拓展农机推广新领域,加快拉长农机服务新链条,发掘农机服务新功能,着力提升农机化科技进步水平。
过去的乡村,由于生产力的不足,思想的封闭,农机化的落后,78年前后罗山只有少许小型农机具,制约农业的发展,随着改革春风,城乡一体化,罗山乡村也展现了她的新气象,农机具的革新,大农业的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破茧成蝶”,基础设施的完善,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她的成长。
一、抓重点,着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
罗山县年种植水稻96万亩以上,是河南省水稻生产主产区之一,为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劲,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我们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做为主推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一是坚持示范带动,不断扩展机械化育插秧工作的力度、广度。县农机局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建立基地示范区。
二是坚持新技术推动,主攻薄弱环节,强力推动水稻机械生产育秧新技术。近年来,我们以周党镇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为平台,通过引进新型水稻催芽器,推广水稻钵体无土基质育秧新技术,通过加强农机农艺相融合。去年全县共投入水稻插秧机546台,其中新增插秧机59台(高速乘座式31台,手扶式28台),新增育秧机组4套,建立育秧基地12个,水稻机插秧示范点12个,科技示范主体24户,完成水稻机插面积28万亩。解决了育秧难问题,推广再生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两项技术的推广得到广泛认可,提高了农户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实践证明水稻无土基质育秧技术可增加水稻生长期,有利于高产创建,基质育秧,还可提高水稻机插效率,破解普通育秧取土难题。实施效益显著,机插秧亩均增产30公斤以上,亩增产效益75元,亩均节约成本65元以上,节本与增产效益合计为140元/亩。
信阳市农机局闵远峰局长视察罗山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钵体育插秧测产情况
二、找弱点,拉长农机推广特长新链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还存在粮食烘干发展滞后等短板。为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全县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达27台(套),其中新增粮食烘干机11台(套),仅仅一年后,2018年豫南最大的粮食烘干基地就在河南罗山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36组粮食烘干设备,日可处理1200吨粮食,深加工大米180吨,发展粮食干燥技术,烘干机的投入使用为全县粮食安全又加装了“安全阀”,避免了马路晒粮带来的二次污染及潜在的交通隐患,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安上定心丸,粮食归仓速度也增快了。二是积极做好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工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强度大的农活没有人肯干,找不到合适的人干,农药的喷洒工作就成为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和县农业植保部门紧密联系,全县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7台,去年小麦条锈病防治,植保无人机起到巨大作用。使用无人机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喷洒均匀和雾化效果好,环保效果好。植保无人机平均每分钟可喷洒约0.5-1亩。每次装药可以喷洒8-10分钟,每次起降可喷洒60-80亩农田,是目前传统的人工喷洒速度的百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局农机推广站连续近三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机推广“先进集体”称号。
另外,我们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我们以“产业急需,农民适用”为宗旨,结合市、县工作要求,示范推广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切割装置,推广秸捡拾压捆机、秸秆还田机,召开秸秆粉碎还田现场演示会,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步伐。
三、抓基地,强化农机化科技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培育基地为抓手,强化推广体系平台建设。全县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共51家,其中省级23家。2017年,我们以周党莲花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推广了水稻钵体基质育秧新技术,打造水稻再生稻生产基地,以子路兴津农机合作社为平台,推广水稻泥浆育秧法,无土基质育秧法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相融合。打造优质粳稻生产基地。目前该合作社建立的一个1500亩高产高效优质粳稻基地,平均亩产粳稻1400斤,比种植灿稻每亩增产200斤以上,按每斤粳谷1.50元计算,至少可增加种植收益45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服务,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为了加快农机技术推广步伐,我们努力创新服务模式,培育服务市场,健全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组织化,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组织,优先满足农机合作组织购买水稻插秧机需求,同时引导和支持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插秧作业协议,实行育秧、供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鼓励农机服务组织的农机大户率先开展水稻机插秧,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推广机插秧技术,我县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育好的秧苗及机插秧服务,深受贫困户好评。
一是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县农机局对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优先安排补贴资金,对购置插秧机、抢拾打捆机、收割机切碎装置等实施应补尽补。
二是抓宣传培训,广泛推广农机适用新技术。
为了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子路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与合作社共同举办多期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周边乡邻对软盘育秧和机械插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同时组织邻近贫困户到新建的50亩育秧工厂和机插秧现场实地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基本实现“春签一张单,夏收一仓粮”。目前合作社新建的工厂育秧和机插秧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土壤配方施肥、生物除草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经验、新工艺,从施肥、整地、播种、施药、收割、运输全部实行机械化。
三是组建铁牛志愿服务队,送科技、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在大忙期间,农机推广站组织懂技术、会维修的铁牛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上门为机插秧农户、农机合作组织维修保养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对机插秧的作业质量进行技术指导,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网络完善、纵横联系、方便及时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方便及时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机插秧技术推进步伐。
铁牛志愿者正乡在行动
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90万千瓦,农机总值8.9亿元,大中型拖拉机3800台,联合收割机2285台,播种机980台,插秧机466台,完成机耕面积149万亩,机收140万亩,机播(插)60万亩,时代在发展,农机在前行,于世变迁中谱写罗山农机发展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