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新闻 工作动态

关于罗山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08  信息来源:罗山县农机局

农产品品牌事关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和调竞争力,事关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目前,我县部分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应率先行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路径,让农产品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为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精准致富路,精准拔“穷根”。县农机局调研组深入县内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题调研了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79.6万千瓦,农机总值8.03亿元,大中型拖拉机4568台,联合收割机2459台,较上年分别增长20.21%和7.61%,播种机995台,插秧机546台,同比分别增长1.13%和增长17.16%,完成机耕面积145万亩,机收面积140万亩,机播插768万亩,同期,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52家,社员2892人,占地面积9.8万亩m2,固定资产2.0亿元,年服务能力300万亩,合作社承包土地10万亩,托管土地5万亩,自有土地入社面积2万亩。2017年作业收入14000万元,修理收入300万元,其它收入1000万元,净利润达到1300万元。罗山县90%以上的农机大户加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农户数达到各乡镇农户总数的90%以上,作业面积占各乡镇机械作业面积的90%以上,合作社参与深松核心区作业0.2万亩,带动全县农机深松作业5万亩,联合收割机加装切碎装置1900台,全年秸杆还田作业75万亩,为秸杆禁烧在罗山县的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引领罗山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型农机的使用不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了农机农艺农信的融合,而且带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从试验的效果来看,农业机械深松、耕地、整地、施肥、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合格率明显好如人工。豫南最大机械粮食烘干基地就在罗山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用上粮食烘干机,不但脱水效果好,粮食损失小,还减少了不少的农业生产成本,解决了晒粮难的问题,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粮食品质的影响,粮食不落地直接从田里进入粮仓,其质量更高,更环保,粮食的含水量能够被粮食烘干机精确控制,更有利于粮食的长期存放,打通了粮食生产环节“最后一公里”。

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还改变了农户的生产观念,促进了当地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循环农业,周党莲花农机合作社再生稻一季改两季等逐渐兴起,稻鱼、稻虾共生模式,油菜生产与休闲农业观光模式的不断涌现,李湾四季丰全程机械化蔬菜生产,同时葡萄、蓝莓、草莓等附加值高、无污染、有机化、绿化的经济作物乘势而起,周党莲花农机合作社莲花再生稻稻米、子路镇兴津农机合作社津祥瑞绿色稻米、东铺东日农机合作社想稻作稻稻米等品牌通过互联网的推动,思路一改天地宽,为农业现代化展示了一条宽广的光明大道。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产品品牌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竞争无序,规范不够,总体竞争力不高。具体体现在:

(1)品牌影响力不够,呈现“三多三少”局面,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多注册成商标少,“大路产品”多而知名品牌少,进超市多而走出罗山的少。

(2)品牌意识不强

有些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创建工作滞后,品牌效应远未发挥,注册后也没能很好宣传。

(3)品牌扶持力度不够

全县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及完善工作机制,用来加强品牌建设的工作领导。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要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全社会品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爱护、支持品牌的浓厚氛围。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充分认识品牌建设对于提升社会认同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注重品牌创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灵山红茶、津祥瑞大米等品牌叫响了,都是政府主导、扶持的结果,要加强政府领导,成立高品格的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奖扶措施,建立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互动协调机制。

3、加强品牌保护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品牌认证、推广、识别评价发布等关键环节,政府要加以奖补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宣传策划,在每年信阳茶叶节等产品推介会,促进农产品品牌输出,扩大品牌知名度,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辐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