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夏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公安、交通、气象、石化石油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精心组织,优化技术服务,细化服务保障,小麦机收工作进展顺利。截止6月8日17时,除豫西、豫北部分山区小麦尚待成熟外,全省大规模机收作业基本结束。三夏期间,全省共完成小麦收获8192万亩,机收率保持在99%以上,机收会战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大批收割机已陆续奔赴山东、河北等地作业,预计出省作业收割机总量在3万台以上。今年河南省小麦机收工作有以下特点:
武国定副省长在基层督导“三夏”生产 图片来源于河南日报
一是麦收时间缩短。5月20日左右,我省南部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高强度降雨,使小麦成熟时间推迟,收割机因难以进地使小麦收割进一步延后;5月底,我省北中部地区出现干热风天气,促使小麦提前成熟,南部小麦的成熟延迟和北部小麦的成熟提前,造成全省小麦成熟期拉近,收割期集中。自5月28日我省小麦机收工作启动,至6月8日大面积、大规模机收作业基本结束,仅用12天时间,是我省麦收期最短的一年,创下跨区机收以来的新纪录。
图片来源于河南日报农村版
二是作业能力增强。随着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持续实施,我省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收割机保有量稳步增长,尤其是近两年装备优化,大喂入量收割机快速增加,收割作业能力增强,机收效率明显提高。麦收期间,全省收割机投入总量约18.8万台,参加跨区作业的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7成以上。6月1至4日,我省麦收高峰期4天共收获小麦4089万亩,占种植面积的近一半,其中2至4日连续3天每日收割面积超千万亩,创历史记录。
凌中南局长在基层督导三夏工作
三是服务保障到位。麦收期间,全省设立各类三夏接待服务站 500多个,农机系统组织2.3万名管理、技术人员深入麦收一线进行督导服务,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接受咨询和求助。交通运输部门落实收割机及运输车辆免费通行政策,开辟了绿色通道。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在1000个加油站开辟农机专供加油机位,并以优惠价格供油。省气象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增加预报频次,并通过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将气象、机收、路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发送至作业机手,累计发送短信57.6万条。公安部门根据麦收进度,加强麦收重点区域的警力部署和巡查力度,并为批量转移的收割机提供护送服务。新华网、人民网、河南日报、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省麦收工作给予大力关注,省内媒体多层次、全方位跟踪报道。
三夏机收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
四是应对措施得力。麦收前,针对豫南部分地区因阴雨大风天气导致的倒伏现象,省农机局组织专家编写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倒伏小麦技术指导意见》,通过河南日报、省农机局官网等媒体迅速对外发布,指导各地收获倒伏小麦技术,降低损失率,实现抢收抢种。5月23日,省农机局又印发了《关于应对极端天气积极主动做好三夏麦收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各地组织抢收作业。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市受降雨影响较重的县区启动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履带式收割机的引进力度,并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民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开展抢收作业。新蔡县还对购买履带式收割机给予每台3万元累加补贴,全县新购履带式收割机超过3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