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营镇大付庄村的田地里一片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麦田中央传来的嗡嗡声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顺着村民的视线看去,1架航空植保无人机在空中平稳匀速飞行,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麦田中。
“以前自己打农药,要背几十斤重的药液箱,我这3亩地得喷洒一下午,要是下了雨可就更难了。”旁边观看的村民说,无人机喷药高效又省心,几分钟就喷洒一遍,比人工喷洒均匀。
进行这次飞防作业的是来自伏道镇后攸昙村的精忠无人机飞防大队,是该村为了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专门成立的,成员全部由村里的农民组成,目前拥有无人机10架、熟练飞手20余名。在今年我市的小麦统防统治工作中,他们已经完成作业10万亩。
“现在是小麦收获前的关键时期,施药可以防病虫、防倒伏。航空植保无人机作业优势在于喷洒效率高、人工成本低,飞手用无人机每人每天可喷洒500亩,还可减少农药浪费。”向记者介绍情况的中年男子叫常鑫,是来自市地税局的一名干部,去年11月被选派到后攸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支无人机飞防大队就是在他的手中一步步成立的。
说起成立无人机飞防大队的初衷,常鑫说,刚来驻村的时候,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使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村民增收,便成了他不断思考的问题。由于原来的工作性质,他经常与辖区内的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打交道,了解到飞手工作收入不菲,并且供不应求,这让他萌生了让村民掌握无人机操控技术,通过提供航空植保服务让村民增加收入的想法。
随后,常鑫积极和我市一家专业培训公司联系飞手培训事宜,并动员村里30名接受能力强、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村民参加飞手培训。可是,当听说参加飞手培训需要缴纳2700多元的培训费并且还要到安阳市区参加培训时,这些报名的村民又打起了退堂鼓。最后,经过常鑫和其派驻机构市地税局的积极协调,这家公司不但免去了村民的培训费,还专门在后攸昙村设立了培训点。
今年年初,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实操,有17名村民拿到了植保无人机飞手作业证,其中包括两名贫困户。有了飞手,每架7万元的无人机又让常鑫犯了难。经过和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不断沟通对接,最终,村里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10架无人植保机。3月21日,精忠无人机飞防大队正式成立。
“在加入了全国无人机植保服务网络平台后,4月,我们接到了第一个订单,10名飞手带着无人机远赴周口市商水县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短短几天时间,喷防面积1万余亩,收入14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飞手人均收入5000元。”提起这次战果,常鑫兴奋不已。
4月底,汤阴县小麦统防统治工作拉开帷幕。经过积极争取,精忠无人机飞防大队承接了全县近10万亩小麦的飞防任务。“在这10天左右的作业周期内,我们高质量完成了全县麦田飞防总面积的1/4。”常鑫说,通过此次飞防大会战,他们村的集体经济资产规模将达到60万元。日前,精忠无人机飞防大队又接了一个1万亩的订单,等汤阴飞防任务结束后,稍作休整,他们将远赴山西作业。
“村里通过发展无人机航空植保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让贫困群众和村民增收了,最关键的是起到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效果,大家的腰板跟着腰包一起挺起来了。”常鑫说,他们将进一步扩大飞防队伍规模,争取明年将无人机数量增加到100架,飞手达到200人,带动更多的群众搭乘无人机奔上增收致富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