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培奇范亚旭)“今年自家5亩多地的小麦长势比往年都要好,可以说增产已经不成问题了。”5月27日,在位于河南省封丘县黄陵镇庄呼村的高标准粮田内,村民赵振强看着地里黄澄澄的麦穗,内心充满了喜悦,“为防天气变化,这两天就准备开镰收割小麦。”
在河南省,南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地的小麦已经陆续开始收割。截至5月27日下午5点,全省8200万亩小麦已收获了146万亩,其中,南阳65万亩,驻马店27万亩,平顶山25万亩,信阳10万亩。当日投入收割机1.8万台。
在邓州市孟楼镇国家杂交小麦种植基地里,麦浪翻滚,金穗飘香,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四处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孟楼镇党委书记李爽介绍,目前邓州市210万亩小麦已全部进入成熟期,孟楼镇也做好了“三夏”生产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组织充足的农业机械,加快麦收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近期,豫南地区降水偏多,加之2017年秋季麦播偏晚,小麦收获开始时间较常年推迟3-5天。”河南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夏”期间,全省预计投入联合收割机总量在18万台以上,播种机械接近100万台,将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左右、玉米机播率保持在90%以上。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强,麦收工作尤为重要。为组织好今年的小麦机收会战,河南省农机局已经会同农业、交通、气象等部门进行了扎实的准备工作。与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制的8万余张作业证,已免费发放给机手;向跨区机收作业队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等免费发送气象及机收信息工作已经开始;麦收区农机部门24小时值班电话已投入运行,随时接受咨询并协助解决问题;公安部门加强了当前麦收重点区域的警力部署和巡查力度,并为批量转移的收割机提供护送服务。
为应对“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河南省各级农机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强化麦收信息通报,引导收割机合理流动;河南省各级农业部门还将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