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全省小麦开始大面积收割。截至27日17时,全省投入收割机1.8万台,已收获小麦146万亩,其中南阳65万亩,驻马店27万亩,平顶山25万亩,信阳10万亩。

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近期豫南地区降水偏多,加之去年秋季麦播偏晚,今年我省8200万亩小麦收获开始时间较常年推迟3至5天。三夏期间,我省将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以上,播种机械近100万台,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左右、玉米机播率保持在90%以上。
为组织好今年小麦机收会战,省农机局已会同农业、气象、石化等部门做好三夏准备工作。与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制的8万余张《作业证》,已免费发放给机手;向跨区机收作业队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等免费发送气象及机收信息工作已经开始;麦收区农机部门24小时值班电话已投入运行,随时接受咨询并协助解决问题。
小麦作为我省重要粮食作物,常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做好麦收工作尤为重要。为应对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省农机局要求各级农机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强化麦收信息通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引导收割机合理流动。对雨后抢收机械做好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作业区域,力争小麦抢收工作紧张有序。此外,各地要落实好与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商定的三夏农机用油供应方案,在1000个加油站设立的农机专供加油机位24小时开放,实行优惠价供油,并为位置偏僻、加油不便的麦收现场开展送油到田间地头活动,为小麦机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确保颗粒归仓 专家为您支招
5月25日,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栽培研究室主任李向东,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王永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油储藏系主任、教授王若兰,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成林等4位省内知名农业、气象、小麦研究专家一起走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直播间,进行“科学夏收保丰收”主题直播访谈,就近期阴雨天气对河南小麦造成的影响和如何科学夏收保颗粒归仓,为农民朋友支招。
据农业气象专家透露,预计未来半个月全省降水偏少,5月26日~6月4日之间多晴好天气,天气条件对作物收获和土壤晾墒有利。气象数据显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平均气温22.4℃,在灌浆最适温度范围内,热量条件充足,也利于灌浆。
对于个别地区的麦田倒伏,小麦技术专家强调,倒伏的麦田切忌人工扶麦,以免扰乱其倒向,影响小麦恢复生长,且容易引起叶片感染病虫害。可通过加强营养等措施补救。在豫南地区,小麦灌浆接近完成,只能等待适时收获,其他措施没有太大效果;豫北地区小麦处于灌浆中期,可以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加麦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补充营养,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
小麦高产专家提醒,农民在目前阶段要做好“一喷三防”,重点防治后期赤霉病二次侵染以及叶锈、叶枯和白粉等病害发生危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小麦收储专家提醒农民,碰上阴雨天收获小麦,要快收快运,尽可能避免雨淋。对收获入仓或运送到家的小麦要及时处理,预防发热霉变,可采取把袋子单层放置或把粮食薄摊散放的方式散湿,保持通风良好,如果有可能,开启空调或风扇减低室温和麦温。一旦天气转晴,立刻晾晒,再装仓长期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