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新闻 综合要闻

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备战“三夏”确保丰收~

发布时间:2018-05-16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小满”将至,“三夏”大忙季节即将拉开序幕。5月10日,在全省“三夏”生产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两区”划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武国定副省长强调,“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在抓好“三夏”生产,夺取夏粮好收成的同时,还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调整秋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

会上,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介绍,去年麦播以来,全省上下有效克服严重阴雨天气对秋播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小麦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840万亩,较上年增加40%。今年开春之后,各地抢农时、抓管理,积极应对4月初豫北、豫东部分麦田出现的晚霜冻害,全面抓好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目前全省夏粮生产态势平稳,接近常年水平,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今年夏粮有望取得较好收成。


当前距麦收还有20天左右时间。武国定在会上强调,各地要树牢“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意识,持续加强麦田后期管理,特别要做好干热风、后期强降雨等异常天气防范,及时指导农民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麦熟一晌,抢时夺粮。目前,省公安厅、农机局、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等各有关部门服务“三夏”工作就绪:410万台以上农业机械将投入“三夏”,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设立1000座农机专供加油站,并给予每升最少0.3元的优惠;农业发展银行已备足收购资金,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启动收购,收储库点可以随时开秤收粮……

今年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最好时期,夏播又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会议指出,今年我省夏播任务预计9500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花生、水稻、大豆等。各地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调整秋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

一要大力推广优质花生。今年全省优质花生要发展到2200万亩,比上年增加近300万亩。各地要在确保完成花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推广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建设一批优质花生示范县和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示范区。

二要积极恢复大豆生产。今年我省被列入6个扩种大豆省份之一,各大豆主产区要及早开展摸底调查,了解群众种植意向、种植计划,并与大豆生产保护区划定相对接,优先布局在保护区内。

三要稳定发展优质水稻。要在稳定水稻面积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水稻。沿黄稻区要重点发展优质粳稻,信阳稻区要重点发展优质籼稻,打造豫北和豫南两个优质水稻基地。在两个稻区要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绿色水稻、有机水稻,提高种养综合收益,力争今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四要加快调整玉米结构。近两年,受玉米库存高、价格低迷,种植效益下滑等影响,农民调减玉米种植的意愿强烈。各地要顺势而为,引导农民继续压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的种植,提高种植收益。要积极推广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品种,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三夏”是秸秆焚烧的高发期。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再接再厉、严防严控,力争实现“三夏”期间零火情。对于首次出现焚烧火点,省政府将约谈火点所在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对于省级“蓝天卫士”监控平台发现的焚烧火点,5个火点以上的,由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办公室实行全省通报、问责约谈。

会上还安排部署了今年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及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