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在我省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022年,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承担实施了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河南省后装农机远程运维终端补助项目”,利用中央投资资金140万元,在现有收割机等农机上补助安装基于北斗的农机远程运维终端,开展农机作业监测。同时,利用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0万元,实施了“河南省2022年智能农机作业补贴(漯河试点)项目”,对项目实施区域内安装智能终端的部分农机具实施作业补贴。
两个项目在漯河市全部2县3区(临颍县、舞阳县、召陵区、郾城区、源汇区)、信阳市2县1区(光山县、罗山县、浉河区)实施。共补助推广农机远程运维终端1400台,涉及作业类型14类(旋耕、小麦免耕播种、秸秆打捆、辣椒施肥旋耕、谷物收获、花生捡拾收获、深松、无人机植保、水稻插秧、水稻收获、辣椒收获、烘干、菌类装袋、鱼塘增氧)。其中漯河市安装1276台,信阳市安装124台。
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同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合作开发建设了“互联网+农机”信息化平台—“河南农机云平台”,2022年5月,云平台web端、手机端APP已上线运行并实现智能终端、农机云平台、手机APP三方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以平台为基础,数据分析为手段,利用作业数据监测、作业面积核算、作业轨迹查询、农机调度等基础功能指导农机作业,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项目区开展生产作业的1396台农机具的作业数据通过智能终端上传至“河南农机云平台”,并由“河南农机云平台”对接国家综合数据服务系统,上传率达99.7%。根据农机云平台计算出的作业面积和补贴金额,对1390台农机具实施了作业补贴。
通过两个项目实施,推动了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我省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提升了项目区农机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进了“互联网+农机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机作业的信息化监测,为开展农机作业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探索了实施农机作业补贴的范围、技术和模式,提高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效率。